您的瀏覽器不支援JavaScript功能,若網頁功能無法正常使用時,請開啟瀏覽器JavaScript狀態
:::

祉芸老師在分享的開頭先說明了ESG企業永續發展的三大重點,分別為「E-環境保護Environment」、「S-社會責任Social」、「G-公司治理Governance」。

近年來,多數企業將ESG的重點放在「公司治理」,注重公司如何對待員工,以及員工的快樂度。過去總說,快樂的員工能有更好的工作績效,然而現在「快樂度」也可能是快樂的躺平,與績效並無充分的關聯。因此老師的研究轉向調查「敬業度」。敬業度可以從四個面向來評估,各別為「工作要求與支援」、「有所貢獻」、「員工的歸屬」及「成長機會」。

也因這個調查的受訪者多數是年輕世代,祉芸老師透過一些訪談及質性的調查,發現這個世代年輕人的幾個現象:第一,希望能了解做每件事的時間點是為什麼,不太能接受「先做就對了」;第二,很注重「公平」,舉例來說:當有學生在小組報告的合作態度相對不積極的時候,就會有學生來向老師抗議,對方不應該拿到同樣的分數;第三,新世代的年輕人內心其實很需要溫暖,不太能接受批評,希望主管能像慈父慈母一樣。

以上提到的幾個點,都讓在場的老師們心有戚戚焉,也讓老師們更體悟到時代真的是不一樣了,要轉換自己的心態來面對新世代的年輕人!

  針對以上四個面向,祉芸老師對許多的企業員工做調查,發現多數員工對「工作要求與支援」是熟悉的,但在「有所貢獻」及「成長機會」相對低落。值得注意的是,調查結果中,男性的平均分數普遍高於女性。從這個結果或許可以得出一個結論,即使台灣職場的性別不平等已經改善許多,但相對於職場,女性還是會選擇以照顧家庭為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