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台灣的高等學府紛紛設立所謂的「博雅書院」,用以補救每個系各自爲政、學生過早陷入單一領域的缺失。立意很好,問題是學生跟家長都不知道「博雅」是什麽,也就無從決定要不要加入。因此,清楚的解釋乃成爲首要的工作。
什麽是博雅教育?
這個詞是從英文 Liberal arts education 翻譯過來的,連這個英文詞匯都會引起誤解,因爲這種教育並不是指字面上的「自由」、「藝術」的教育。字典上的説明如下:
“liberal arts”:
The subjects of an academic course, including literature, philosophy, languages, history, etc., as distinguished from professional or technical subjects; primarily cultural studies…
學院課程的主題,包括文學、哲學、語言、歷史,等,以別於職業或技術類的主題;主要是文化研究
“liberal education”:
A general extensive education, not necessarily preparing the student for any specific profession.
廣汎的一般教育,不必然訓練學生從事某一種職業
從這兩個狹義跟廣義的定義綜合起來看,這種教育大概就是「非職業或技術」的教育,强調的是一般的、基礎的、學理的學科,而且不限於人文或文化研究。舉例來説,經濟學是博雅學科,會計學是職業學科;物理、化學是博雅學科,機械、化工是技術學科。
什麽是「博雅書院」/ “Small liberal arts colleges”?
博雅書院的設立主要是師法美國的small liberal arts colleges. 我們先來瞭解這個源頭。顯然這些大學,或稱學院,是爲了施行博雅教育而設的,那爲什麽要加small這個字呢?因爲這些學校都很小,校園不一定小(往往又大又漂亮),學生很少,平均1200 到2000,最多不超過6千人,一年級學生全部住校,二年級之後可以自由選擇。這些學校採小班制教學,除了語言課程有一些講師授課之外,全部課程由教授教課,沒有助教。這樣的教育方式當然很貴,政府不可能負擔,我所知道的這種大學都是私立的,有龐大的基金,但是學費還是高昂,所以有人稱之為「私立貴族大學」。貴是真的,倒不一定是貴族,有很多清寒優秀學生是用獎學金招攬來的。
美國這種小型博雅大學大概有二百多所,東岸最多,而且歷史悠久。這些學校絕大多數只有大學部,沒有研究所,因爲研究所的課程已經是職業或專業養成的性質。美國的大學分成兩個主要類型:研究型和教學型;前者多屬大型、以研究爲主、以研究所有名,後者當然就是小型的博雅大學。台灣人比較熟悉的是哈佛、耶魯、史丹佛這些研究型大學,而不知有Amherst, Swathmore, Williams 這些小型博雅大學,因爲台灣學生多數是大學畢業之後再去美國念研究所。美國的高中畢業生進得了哈佛,不一定進得了上述那幾家博雅大學,反之亦然,因爲程度不相上下,而各校取捨角度不一。
這些博雅大學如何運作?内涵如何?每個學校不見得都一樣,但是應該大同小異。我就以我所任教的學校爲例,加以説明。這所學校叫惠特曼大學Whitman College (跟美國名詩人無關), 1859年成立的時候,是惠特曼神學院,1883年改為非宗教性的四年制博雅大學。位在華盛頓州東南角的一個小城Walla Walla (印第安語,多水之意,城裏有很多小河),離西海岸的西雅圖大概有四個半鐘頭的車程,屬沙漠型内陸氣候,四周多半是麥田、葡萄園、果園。學生總共1400人,來自全國各地,最大比率來自西雅圖地區,也收國際學生。師生比是1:9. 在我任教期間,學生數從1300增加了100人,爲了要增收這100人,教授會堅持學校得先增蓋學生宿舍,並且增聘教師,作爲因應。其重視教學品質的程度,於此可見。我在美國念比較文學,在這所學校教中文、中國文學、和比較文學,從1985年教到2008年。二十多年的參與和經驗讓我對美國博雅教育有相當的瞭解。
惠特曼大學學生入學標準算是高的,高中學業總平均3.8以上(滿分4.0),畢業會考如果考SAT,大概要1200分以上(總分1600,在西雅圖的州立華盛頓大學大概要900分;要進哈佛耶魯或最好的博雅大學,1500分以上)。更重要的是看英文表達能力,最好附上高中老師批改過的文章。如果評審委員認爲某個學生各方面都不錯,就是英文寫作比較弱,可以有條件入學,就是大一必修初級英文寫作課。想要加强寫作能力的學生可以自行選修中高級寫作或創作課。
老師的聘任跟評鑒也很嚴格。一個職位出缺,先組聘審委員會,該系現任教師二人,該院外系教師一人,外院教師一人,再加院長。擬定聘任條件之後登在全國性的學術刊物徵聘欄。委員會從申請者中選出8到10人,請他們在學術會議上接受面談。通常由委員會選派二人去談,回來之後推薦3人,再排時間出飛機票請這3人分別到學校演講、示範教學、跟老師學生交談。然後委員會收集各方意見,排出順序,交由教務長以電話聯絡中選的人。如果此人不願接受聘請,或已經有他校捷足先聘,就找第二順位。如果聘審委員不滿意第二、三順位的人選,就到原來面談的10人中去找,或者重來一次。有一年英文系專任出缺,有400多人申請!
喜歡研究,對教學沒興趣的人不會來申請,因爲教師評鑒的優先次序是教學,研究,服務。學校給新進教師兩年的聘書,兩年一審,通過再給兩年,四年再審,通過再給兩年。在這兩次評審中,全校性質的評審委員會都會書面告知當事人,你哪方面的評鑒優良,哪方面需要改善,做為第六年評審的參考。第六年審終身職,過了就可以持續任教;沒過就給你一年繼續任教,讓你找新工作,一年之後請你走路。評鑒資料中,學生的教學評鑒最重要,這一關沒過就結束了。這一關過了,還要看參加學術會議、論文發表方面的成績,以及對學校跟學生事務的參與和服務。在這種學校教書,保證非常忙碌,壓力也很大。
新生入學一概不分系,每五、六個學生分配給一位導師(每學年一開始就會舉行新導師集訓,讓導師知道職責),個別跟導師見面討論選課事宜,導師必須衡量學生選的課不會太多或太偏重某特定領域,尤其要避免太多閲讀跟寫作分量重的課,以免學生承受不了。學生到第二年下學期結束才決定主修,然後轉換主修導師。在大一大二這兩年要盡量多修畢業之前必須修完的共同課程。大三可以選擇到國外去念暑期班、一學期、或一年,養成國際觀。美國有好幾個大型機構,專門負責送學生到世界各地去上課;惠特曼大學設有海外學習辦公室(Studies Abroad Office),審核這些機構的優劣,然後安排學生參加。我曾經跟辦公室主任一起到北京和哈爾濱考察一家機構在中國的定點,審核他們的住宿、設備、師資,然後決定是否參加。學校自己也開設野外教學,暑期海外專班等等。
必修的共同課程包括兩個部分:大一討論課和跨領域課。大一討論課全體新生分成二十多個小班,由志願或徵召的二十多位老師共同選定主題和教科書,通常是具有古今文明和國際性的議題,分兩個學期以相同進度在各班討論,培養學生跟老師同學討論分析的能力,討論完必須寫報告。跨領域課程是博雅教育的核心,共有六個領域:多元文化,藝術,人文,社會科學,量化分析,自然科學。所有科系的課程都劃入這六個領域,學生必須從每個領域選修兩門課,修完才可以畢業。(主修的課程由各系自己另定。)這些不同領域的課修下來,每個學生都打下廣博的基礎,也可以從中融會貫通各領域之間的關聯。
在這六個領域裏面,學生有哪些課可以選呢?惠特曼大學分三個學院:人文、社會科學、自然科學。人文學院的學系有:藝術,古典語言與文化(希臘、拉丁文),英美文學,外國語言與文學,音樂,哲學,宗教,戲劇與舞蹈;另設跨領域主修:亞洲與中東研究,環境與文學,性別研究,修辭辯論與演説。社會科學院有:人類學,經濟學,社會學,歷史,政治,心理學諸系;另設跨領域主修:亞洲與中東研究,環境與社會,性別研究,國際研究。自然科學院有:天文,生物,化學,電腦科學,環境科學,地質學,數學,物理。另外,經過核可,學生也可以在這些科系之外自創主修。
「無用」的博雅教育
從上列學院與科系,我們可以看出來,博雅大學沒有商學院、法學院、工學院、醫學院,而這些卻是台灣最熱門的學院。顯然,美國博雅大學的科系都不是「致用」的科系。有一部分原因是美國跟台灣的學制不同,譬如說,美國的大學部沒有醫學系或法律系,有些大學也沒有企管或國貿,這些都設在研究所,是大學畢業以後專精的致用之學,學出來立刻可以上職場賺大錢。可是,再怎麽說,博雅大學這些科系畢業出來都很難找工作,拼不過專業、職業科系的畢業生。尤其是人文學院的藝術、音樂、戲劇、宗教、哲學,到哪裏去找工作啊?連社會科學的人類學,自然科學的數學、物理、地質學,也沒什麽出路啊!那麽,爲什麽一群優秀的高中畢業生傻傻的擠進這麽無用的博雅大學?那些家長爲什麽甘願當冤大頭,花大把鈔票把兒子女兒送進這樣的學校?
無用之用
答案是,短期間無用的教育,從長遠看,卻有大用。這一批優秀的學生跟他們的家長看的是未來長遠的人生規劃和潛能。根據統計,博雅畢業生平均要五年之後才能趕上專業、職業畢業生的工作和待遇,但是接下來就開始領先了。爲什麽會這樣?
台灣的熱門行業在美國更是擠破頭的熱門,醫生、律師、企業家、大學教授,科學家,都是社會菁英,收入也很高。博雅畢業生眼裏看的差不多也是這些行業。我們來檢視這些行業,看看博雅教育跟它們有什麽關係。
先看醫生這一行。美國必須大學畢業才可以申請進醫科,醫學院早就規定好了,在大學必須修完哪些課程才具備申請資格,課程包括生物、數學、物理、化學、文學、英文寫作,等等,各多少門課。主修什麽都可以,只要你把這些規定的課都念了。另外要考醫科入學測驗,範圍很廣很難,博雅畢業生在這個項目當然佔優勢。等他們醫科畢業開始工作,差不多就是5年之後。我有一個學生計劃念醫,所有預備課程都修了,不但自然學科成績都是A或A+,文學、英文寫作也全是A,我沒看過那麽漂亮的成績單;他主修音樂,專攻黑管。我問他爲什麽主修音樂?他說,他查了醫學系的資料,他們收的學生很多主修音樂,因爲醫學院追蹤調查他們的畢業生,發現排解工作壓力是一大課題,而有音樂素養的醫生做的比較好。他原就喜歡音樂,從小學黑管。這個學生進了一所一流的醫學院。
法律系也設在研究所。各行各業都需要律師,所以大學主修什麽無所謂,都可以申請。除了法律入學測驗(LSAT),沒有其他規定。那麽,法律研究所青睞哪些科系的畢業生?數學、哲學、英美文學、修辭辯論與演説。律師需要很强的推理、分析、辯論、和寫作能力。數學與哲學的邏輯訓練最强,英美文學注重作品分析和寫作能力,修辭辯論不説自明。這些能力不是短期可以訓練出來的,法律研究所樂得選取人家已經訓練好的人才。有一個學生,哲學跟亞洲研究雙主修,大四那年寫了兩篇畢業論文,亞洲研究的論文寫台灣現代詩(用英文寫的),分析深刻,文筆很好。兩個主修都不是能致用的玩意兒。畢業之後,他到中國去教了一年英文,回美國進史丹佛大學法律所,現在是執業律師。
商學院最熱門的是企管研究所。美國排行前二十名的企研所不收應届畢業生,他們要有工作五年以上的經驗才收。他們要栽培的是經理級以上的人才,沒有工作經驗談什麽管理?因爲幾乎所有行業都需要管理人才,各科畢業生都可以申請。除了商科入學測驗(GMAT),他們也重視分析能力,因爲企業主管都需要分析員工收集來的數據和資料,才能決定企業走向。所以,文學系畢業生只要修過三門課:經濟學原理,宏觀和微觀經濟學,他們的競爭力不見得輸給經濟系或其他大學部商科的畢業生。
今日的高科技最受矚目,不論電腦硬體、工程、程式設計,AI,各種軟體開發,都需要科際整合的多元能力。博雅畢業生的訓練最廣博扎實。我有一個白人學生,主修亞洲研究,日文中文都學,畢業後到日本去教了一年英文,回美國念日文和語言學研究所,一方面自己玩電腦。念完語言學博士,馬上進入電腦公司從事AI工作,語言學跟電腦結合。科際整合不是嘴巴上説説而已。
上面的説明和例證應該可以很清楚的告訴我們,花大錢送子女進博雅大學的家長不是傻瓜,他們其實深謀遠慮。
除了學業,團隊精神和人格養成也是博雅大學非常注重的教育。他們這方面的教育方式不會大力宣傳,幾乎不聲張,採取潛移默化的做法。大一全體住校有完善的安排,從住宿辦公室(Residential Life),主任,職員,畢業生選任的棟長,高年級學生選任的組長,到餐廳的膳食管理,非常周到(也非常花錢)。住宿生活讓學生在生活中學會同學相處之道,互相容忍、尊重、欣賞,結交終生的朋友。這麽多精力旺盛的年輕人住在學校,當然得安排很多課外和戶外活動,包括:交響樂團、合唱團、管樂團、各種球隊、游泳隊(得有一流的體育館)、辯論團隊、野外求生、登山、滑雪、釣魚,等等,你想得到的跟想不到的,都有。學校保證學生生活多彩多姿,在其中生長、學習。
東海大學的博雅教育
東海是由美國基督教聯合董事會亞洲教育基金會所成立,立校之初,就是以成立美國式的小型博雅大學爲目標,而不是一所宗教大學。當年全校學生800人,全體老師職員學生都住在學校,學生四年住校,上上下下,大家彼此都認識,學生常常往老師家裏跑,除了任課老師,還有導師;真的是一個大家庭。董事會用公立學校兩倍的薪水和花園洋房宿舍聘來一流的師資。原來只有文理學院,後來因應教育部的規定,加了工學院。必修兩年國文和英文,英文老師都來自英語國家;必修跨學院的通識課,包括音樂欣賞、哲學(邏輯),天文、自然科學、還有社會、政治、經濟學任擇其一。上課大部分是小班制,我在外文系,班上有20個學生,上英語口語、英文作文課,還分成兩班。很多人第一志願考進東海,也就不稀奇了。
1975年,聯董會決定把錢移到別的地方去成立新的大學,認爲東海已經成立二十年,上了軌道,應該可以獨立自主。殊不知台灣教育部學費有上限的規定,以部定的學費根本無法維持小型博雅的教育,只好擴大招生才能生存。到今天,東海已經成爲一所一萬五千名學生的研究型大學。小型博雅?拜拜!
當年享受博雅教育的校友其實身在福中不知福,可是多年工作下來,大家對博雅教育的好處深有體會,不忍東海博雅就此消失,因此,博雅書院的倡議一提出來,校友捐錢出力,學校也撥款補助,書院生住校,所有課程和活動都經過精心設計(詳情請參考書院網頁)。雖然經費有限,書院能招收的學生有限,總是盡力恢復並傳承東海創校的部分理念。
東海的學弟妹們!博雅書院的成立真的不容易,博雅教育的好處真的很多。你不搶著加入,就真是傻瓜了!
作者:魏淑珠,1970 東海外文系畢業,1973-77 東海外文系講師
1985-2008 美國惠特曼大學助理教授、副教授、教授、講座教授
2008-2014 東海外文系客座教授
2019-今 東海博雅書院家族導師